此次“雙反”調查,直接源于美國三家光伏企業(yè)連續(xù)倒閉。 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太陽能新星Solyndra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100名員工遭解雇。 在此之前,兩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分別于8月15日和19日相繼申請破產保護。 據美國媒體報道,Solyndra公司破產前拿到的風險投資累計超過10億美元;2009年,其還得到過美國能源部提供的高達5.27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都~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等媒體將其冠以“政策制定者的甜心”、“風投的寵兒”、“美國有史以來資金最為充裕的新興企業(yè)之一”等諸多頭銜。 三家企業(yè)一個月內連續(xù)倒閉,驚動了美國政商兩界。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主席亨利公開表示,“美國正面臨失去清潔能源領導地位的危險”。三家企業(yè)在破產聲明中,都將公司崩潰歸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競爭過于激烈,特別是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執(zhí)業(yè)律師黃先生告訴記者,尚德電力(NYSE:STP)董事會主席施正榮曾接受采訪,承認中國政府有補貼政策。盡管施正榮后來更正了他的表述,并說明是錯誤理解了記者的問題所致,“但在美國企業(yè)看來,這恰恰是他們提出反補貼調查最有力的證據”。 黃先生認為,在眾多美國議員看來,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確實給美國產業(yè)帶來了傷害。 美國眾議員麥克德莫特表示:“我們需要確保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這次行動正是朝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雖然,在美國也有行業(yè)人士并不認同這三家倒閉企業(yè)的說法,但這并沒有給中國企業(yè)帶來更多的幫助。 西屋太陽能公司總裁巴瑞認為,Solyndra的失敗同中國企業(yè)沒有關系,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采用多晶硅,而該公司和另外兩家破產的公司產品均不使用多晶硅。此外,產能增加使得多晶硅價格下降成為必然趨勢,但一些企業(yè)對此缺乏預測,致其產品不具競爭力,必然被淘汰出局。 美國太陽能產業(yè)協會總裁羅納?雷希也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太陽能產業(yè)充滿競爭和活力,企業(yè)的繁榮與衰落都很自然。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太陽能產業(yè)競爭激烈是好事。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可以滿足更多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可再生能源市場分析公司GTM Research的報告則指出,目前美國僅有兩家光伏公司能夠與中國競爭,一家是First Solar,其采用的碲化鎘薄膜電池生產技術與中國同行完全不同;另一家是太陽電力公司(Sun Power),該公司能夠幸存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產品的轉換效率極高,中國產品無法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