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qū)雜志 |
從華銳風電的崛起看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的轉變 |
(時間:2018-1-11 17:41:18) |
近日,中國老牌風電企業(yè)華銳風電與美國超導公司的訴訟案引起各方關注。實際上,這不是雙方近期發(fā)生的摩擦,而是由來已久。 筆者通過查詢2011年華銳風電的公告了解到,關于華銳風電與美國超導公司在華子公司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yè)有關法律糾紛情況,華銳風電已進行了詳細說明。因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供應的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均未達到合同要求,華銳風電在多次溝通無果的情況下,為保護公司及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已暫停接收不合格貨物并暫停支付已收不合格貨物的貨款。此后,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yè)與公司發(fā)生多件仲裁與訴訟糾紛案件。 因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均未達到合同要求,華銳風電依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及合同約定,于2011年10月13日向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發(fā)出了書面《終止合同通知》。 針對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行為,華銳風電利用法律武器嚴格捍衛(wèi)了企業(yè)、供應商、客戶及公司員工的合法權益。早在2011年11月初,華銳風電就對媒體明確表示:超導公司指出的所謂“剽竊”的技術,是由華銳研發(fā)團隊主導完成的。最終,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原告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的起訴。 實際上,隨著中國企業(yè)對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使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產品和技術。同時,中國擁有巨大的自有市場和相對寬松的貿易環(huán)境,導致近年來國際貿易之中的摩擦并不少見。 比如此前美國指責中國對本土風機制造商的補貼,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格局,但更多的目的是阻止中國性價比更高的風機進入美國市場搶占生意。2017年,中興在美國與日立旗下公司產生專利糾紛,至今未果;華為在英國市場也與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l公司之間發(fā)生專利訴訟糾紛,,華為對涉案專利在國內提起過無效宣告請求,其中一件專利曾在國內被判無效。 在眾多的國際貿易摩擦中,不少國外企業(yè)利用了中國發(fā)達的網絡輿論,讓中國企業(yè)”吃虧“。此次華銳風電的”一樁舊事“被高調重提,不排除某些經濟力量試圖利用網絡暴力讓中國企業(yè)名聲掃地,并用駭人聽聞的“48億美金”迷惑網民和投資人,從而達到他們持續(xù)用技術挾制中國企業(yè)的目的。 眾所周知,在侵犯商業(yè)機密犯罪的訴訟案例方面,大多是以個人被告為主,認定公司構成犯罪的情況極為罕見。對此,筆者咨詢了北京市維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安進律師,楊安進律師認為,一般而言,此類刑事起訴中只有對個人罪名的指控,因此,不清楚所謂華銳風電面臨“最高48億美元的罰款”之說從何而來,也不排除是外媒以訛傳訛。此外,中國和美國屬于不同的法律體系,在美國處理此類案件一般時間非常長,通常要幾年以上。中國和美國的現行司法制度中沒有關于刑事案件互相承認判決與執(zhí)行的制度和先例。因此,即使華銳最終敗訴,美國法院的判決預計不會對華銳風電在中國的資產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筆者從華銳第三季度報中注意到公司截止于本報告期末實現的凈利潤為3.67億元(未經審計),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為盈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7年成功扭虧為盈的華銳風電再次承受原本不該承受的網絡暴力。中國企業(yè)是否可以順利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轉變,老牌風電企業(yè)華銳風電能否頂住壓力再次站在行業(yè)的頂尖位置,讓我們拭目以待。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